更新時間:2025-10-22
點擊次數:139
大米加工精度檢測儀的檢測流程涵蓋樣品準備、儀器校準、檢測操作、數據記錄與分析等環節,其檢測標準主要依據國家標準,并采用白度、留皮度、米粒完整度等量化指標。以下是具體說明:
一、大米加工精度檢測儀的檢測流程
1、樣品準備
代表性取樣:從待測大米批次中隨機抽取適量樣品(通常按儀器說明書要求確定樣品量),確保樣品具有代表性。
清理雜質:檢查樣品中是否含有石子、碎屑等非稻谷物質,必要時進行清理。
均勻鋪展:將樣品平鋪在檢測區域內,避免堆積或重疊,確保測量準確性。
2、儀器校準
開機預熱:按照說明書要求開啟設備,進行預熱,使儀器處于好的工作狀態。
零點校準:使用標準白板或已知加工精度的標準樣品進行零點校準,消除儀器誤差。
參數設置:根據實驗需求調整檢測參數(如加工速度、溫度等),確保符合測試要求。
3、檢測操作
樣品放置:將準備好的樣品放入儀器檢測區域,確保位置正確。
啟動檢測:按下開始按鈕或通過操作界面啟動檢測程序,儀器自動完成掃描、圖像采集和分析。
觀察運行:在檢測過程中,觀察儀器運行狀態,確保無異常。
4、數據記錄與分析
結果輸出:檢測完成后,儀器自動輸出加工精度等級(如1級、2級)、白度值、留皮率、米粒完整度等數據。
記錄保存:及時記錄檢測數據,包括時間、樣品編號、檢測結果等信息,確保數據可追溯。
結果分析:根據國家標準對檢測結果進行評價,判斷大米樣品是否符合要求。
5、后續處理
清潔儀器:檢測完成后,關閉儀器,清潔檢測區域和相關部件,保持儀器干凈。
定期維護:按照說明書要求定期對儀器進行校準和維護,確保長期穩定運行。

二、大米加工精度檢測儀的檢測標準
1、國家標準依據
GB/T 1354-2018《大米》:規定了大米的不同等級(如特等、一等、二等、三等)及加工精度要求,是檢測的主要依據。
GB/T 5502-2018《糧油檢驗大米加工精度檢驗》:明確了大米加工精度的檢驗方法,包括視覺比對法和儀器檢測法。
GB/T 5503-2009《碎米》:規定了碎米的檢測方法,碎米率是評價大米加工精度的重要指標之一。
2、量化檢測指標
白度:通過測量大米表面的反射率計算白度值,反映碾磨均勻性。白度值越高,表示大米表面越光滑,但過度碾磨會導致營養成分流失。
留皮度:殘留果皮面積占比,是評價加工精度的核心指標。特等米留皮度通常≤5%,1級米留皮度≤1.0%。
米粒完整度:通過篩選器統計不同尺寸米粒的比例,評價加工過程中是否保持了良好的米粒完整性。整精米率越高,表示加工精度越好。
3、檢測方法
光學檢測:利用高分辨率掃描儀在恒定光源下拍攝大米圖像,通過智能圖像分析系統識別留皮、胚殘留等特征,建立多維評價模型。
機器學習技術:將檢測結果與國家標準等級自動匹配,輸出量化結果,消除人為誤差。
染色法輔助:對爭議樣品進行亞甲基藍染色,通過體視顯微鏡復核留皮度,確保檢測準確性。
Copyright © 2025 山東萊恩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備案號:魯ICP備19060062號-18
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錄 sitemap.xml